PX风波仍未就此止步,还在持续发酵,并大有向大乙烯、大炼化等其他重大石油化工项目延伸、扩散之势。
二是必须同意支付签订产量分成合同所需的全部费用。继图尔卡纳地区发现石油之后,肯尼亚政府表示,将在全国范围内搜寻更多能源矿产资源,并探明储量。
这些限制不同程度影响了外商在肯尼亚投资的积极性。石油大发现后的政策走向肯尼亚首次获得石油发现后,政府便开始酝酿油气新政,希望从迅速兴起的油气勘探热潮中获得更多利益。政府努力改善国内投资环境素有人类摇篮之称的肯尼亚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基础较好的国家之一。政府的鼓励政策发挥了效用,当前在肯尼亚进行油气勘探的企业数量约为2009年的一倍。(4)解决有关在国家公园和野生动物保护区内开矿的争议。
2012年11月,肯尼亚能源部宣布,将修改现行的《油气勘探与生产法案》,主要修改内容包括:引入竞争性招标,改变过去先到先得的惯例,将开采许可证颁发给出价最高的投标公司。投资肯尼亚的主要挑战缺少油气勘探开发、运输、炼化等基础设施和设备,是目前东非新兴资源国的通病。现在每年通过马六甲海峡运往中国的石油约为2亿吨,2012年,中国进口原油达2.7亿吨,也就是说,需要通过马六甲海峡的原油占总进口量的七到八成,对马六甲的能源依赖可想而知。
云南财经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周文教授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中商情报网产业研究院能源行业研究员徐思聪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中缅油气管道于2010年开工,是继中亚油气管道、中俄原油管道、海上通道之后的第四大能源通道。其次,中缅管道石油的开通若预期不受影响,能够摆脱国际石油价格对中国经济发展自由的限制。
中缅油气管道的开通意义深远。此前,据中石油披露,该管道还将使中国进口中东原油不必再经马六甲海峡。
他认为,油气价格有相应的价格形成机制,并不完全跟供求关系同步,因此,没有迹象表明中缅油气管道的贯通,会对我国油气价格造成明显的影响。有专家也表示,按照去年油气资源的进口总量,即使中缅油气管道即使满负荷运行,也只能分别解决中国油气总量的28%和7%,而这一数字还是静态的。7月28日,由中国、缅甸、韩国、印度四国六方投资建设的中缅天然气管道(缅甸段)开始向中国输送天然气。其次,用管道运输油气资源,并不一定比船舶运输更安全。
中缅油气管道的贯通,会对我国油气价格与之前相比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徐思聪表示,中缅油气管道包括了一条独立的天然气管道和一条石油管道,运输能力分别为120亿立方米/年和2200万吨/年,分别占到2012年我国天然气和原油进口量的28%和8%。有人就会猜测这是否意味着中国从此就可以在能源安全上摆脱马六甲困境,不用担心发生特殊情况的时候个别国家对马六甲的封锁。一直以来,油气价格牵动着民众的心,它们的一起一落都会成为其关注的焦点。中缅油气管道的开通,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让我国天然气来源更加多元,缓解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分散进口天然气运输的风险,提升我国能源安全,而且通过中缅油气管道的合作,加强和周边国家的能源合作,双方达致共赢的局面,使得关系更为紧密。
再加上,缩短了大约1200公里的运输距离,具有运输的经济性德勤公司在其《2013年油气并购中期报告》中指出,上半年全球共发生240宗能源并购交易,去年同期为338宗,同比也下降了29%。
据德勤公司周一发布的报告称,今年上半年全球能源并购同比大幅下降,由于交易数量下降,上半年总交易价值同比下降29%至799亿美元据德勤公司周一发布的报告称,今年上半年全球能源并购同比大幅下降,由于交易数量下降,上半年总交易价值同比下降29%至799亿美元。
德勤公司在其《2013年油气并购中期报告》中指出,上半年全球共发生240宗能源并购交易,去年同期为338宗,同比也下降了29%赫世公司的能源营销业务主要向美国东部地区的2.3万个客户供应天然气和电力。赫世公司表示,截至目前,能源营销业务的出售使得今年公司的资产剥离总价值达到45亿美元。据道琼斯7月30日消息,美国赫世公司已经同意以约10.3亿美元的价格将其能源营销业务出售给森特里克北美子公司Direct能源公司,这是公司退出下游业务计划的一部分。该公司今年4月同意以18亿美元的价格向俄罗斯卢克石油公司出售其俄罗斯子公司的股权。因为遭受利润偏低和股东抱怨之苦,赫世公司一直以来都在通过出售资产为钻井和勘探业务提供资金
4 加快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推动石油石化产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境界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成为举足轻重的世界油气生产和消费大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始终与不平衡、不协调、不匹配、不可持续忧患共存。造成美欧两地原油价差缩小的重要原因,一是欧元区国家出现了自1985年以来最疲软的石油消费需求,导致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回调。
我国经济总体运行平稳,但受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增速趋缓,石油消费增速随之回落,市场低迷,销售疲软,给石油石化生产经营带来一系列困难。门站价格以下的销售价格,由地方价格主管部门管理。
进入二季度,纽约市场价格持续走强,与伦敦市场价格之间的价差进一步缩小。一直以来,国内市场对天然气价格改革寄予厚望。
在中美两个主要经济大国利好消息的推动下,全球经济明显好于去年,出现股市上扬、油价上涨的发展势头。对下游行业而言,价格调整后,与使用可替代能源相比,天然气仍具有竞争优势。面对进口价高出国内价一倍以上,进口越多亏损越大的现实,天然气企业想方设法化解成本上升因素,但仍无法摆脱总体入不敷出的困难境地。6月6日,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决定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95元和90元。
国内贯彻落实成品油价格新机制以后,国际油价先涨后跌。预计全球石油日需求量将达9150万桶,与上半年相比增长190万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00万桶,增长量基本持平。
总的来看,成品油价格新机制执行3个月以来,国内石油市场总体运行平稳,各方反应较为积极,效果较为明显。每桶100美元的国际油价,既能保证石油生产国的财政预算平衡,又能鼓励其增加投资,提高石油产能。
由于下调幅度较小,对国内汽、柴油价格影响有限,市场反应平静。进入5月,国际石油市场受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呈现涨跌互现,弱势震荡行情。
由于多年按兵不动,石油和天然气之间的价格差距已被机制性地拉大,背离了其原有的价值。3月26日,国家发改委宣布下调成品油价格的同时,下发《关于进一步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这是继2008年成品油价格改革后的又一次重大改革。此次还将国家对天然气价格的管理由出厂环节调整为门站环节,门站价格实行最高上限价格管理,供需双方可在国家规定的价格范围内协商确定具体价格。目前全球经济仍处在深度调整和深刻变革之中,影响经济复苏进程的多种复杂因素将相互交错、交替出现,国际石油市场仍充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表现在国际油价上,将继续沿袭上半年弱势震荡行情,反映国际石油市场基准价格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将在每桶100美元均价水平上起伏变化,大起大落的可能性不大。
美债、欧债危机已相继触底回升,随着世界经济复苏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全球将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比重为5%左右,调价幅度较高的增量气占全年用气量的比重仅为9%,下游多数用气行业产能过剩或者富余,通过下游产品价格传导对价格总水平的间接影响很小。
同等热值的天然气价格不仅难以与原油相比,难以与进口液化气、管道气相比,甚至难以与经过炼厂炼制后出产的渣油、重油相比。既不会引起更为剧烈的国际石油市场震荡,也不会对缓慢复苏中的脆弱的世界经济产生更大程度的消极影响。
除4月25日价格降幅达到每吨400元左右外,其余三次涨跌幅度均未超过百元。2000年到2012年,天然气年均产量增长达13.3%,年均消费量增长达17.7%,远高于世界同期2.9%的平均增长速度,呈现出消费拉动生产,下游推动上游的强劲增长势头。